汪瑜: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产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基金、国际学、国际教育、融合教育、干部教育
戴文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产融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党政干部、央国企、金融机构、高等学校等高级管理培训;国际教育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投资课程讲师。深交所首批红马甲、中国证监会首批持牌分析师,30年宏观趋势研究和投资银行实战经验。深交所首批红马甲、中国证监会首批持牌分析师,30年宏观趋势研究和投资银行实战经验。
黄毅教授,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国际金融联合研究中心(JRC)的联合主任、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亚洲经济金融研究局(ABFER)和全球劳动经济学(IZA)成员
钱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正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军教授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7年6月正式开办以来任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21年10月起任民建复旦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于2022年7月起任民建上海市第十四
高华声教授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7年6月开办以来任金融学教授、副院长(主管科研和教授事务)、党总支副书记。在他2017年6月全职返回中国任教以前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张纯信,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金融科技、投资学、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学等。2010-2017年,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并担任金融硕士项目
吴文斌,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吴文斌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金融和国际金融。他曾获2023年FMBA PT项目最佳教学奖、2018和2020年度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优秀研究奖和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朱蕾,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朱教授的研究涉及理论和实证公司金融、收购和兼并,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及监管体系研究,股票市场有效性等领域。
王遐昕,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副教授。2018-2019年于密歇根大学经济系任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王遐昕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税收经济学、公共财政。他的论文发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Review of E
汤海涵,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理论,金融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他的研究课题入选了2018年上海市晨光计划,201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9年和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孙林,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孙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资产定价、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他的研究课题入选了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与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马畅,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他曾在芬兰央行博飞研究部(BOFIT)和香港货币与金融研究局(HKIMR)短期访问,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实习。马畅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审慎性政策等。
鲁小萌,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实证资产定价等。鲁小萌教授近期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家庭金融、投资者行为等问题。
蒋亮,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在2017年加入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之前,他曾任职新加坡管理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实证金融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陈华锋,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入选复旦大学“卓越2025”卓学优秀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曾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副教授(终身教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梅
童国士,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副教授(教学轨),本科项目学术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大数据与中国金融市场。
施东辉,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实践轨),金融EMBA项目和港中大-复旦DBA课程学术主任。施东辉教授拥有二十三年证券市场从业经历,参与了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产品创新的方案设计与实践。
施文韵,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会计学副教授(教学轨)。施文韵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财务会计,信息技术,中国市场,资产定价等方面。她的论文在Accounting Horizons和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马晓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教学轨)。马晓崟教授曾任蚂蚁集团研究院研究副总监、高级研究专家,荷兰伊拉斯姆斯鹿特丹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